厦门南普陀寺志


作者:虞愚,寄尘合编

出版时间:1933.05

出版社:厦门南普陀寺

页数:156

相关书籍

普陀洛迦新志 3
普陀山指南
厦门私立闽南医学校同学录
普陀洛迦新志 下
普陀山志
普陀洛迦新志 上
灵岩小志
新续渭南县志 卷7-8 上
丛书集成初编 3128 南汉地理志 琼州杂事诗
越南华侨志

简介

《厦门南普陀寺志》由虞愚编纂,是一部全面记载厦门南普陀寺历史、建筑、教育、人物及相关文化的重要文献。

南普陀寺历史悠久,其起源可追溯至唐代,历经数朝变迁。在建筑方面,寺院规模宏大,拥有大佛殿、大悲殿、天王殿等主要建筑。大佛殿重建于民国十四年,气势恢宏;大悲殿在火灾后重建,工艺精湛;天王殿供奉着弥勒如来等佛像,庄严肃穆。此外,还有钟楼、鼓楼、禅堂、念佛堂、库房等建筑,布局合理,功能完备,其建筑风格融合了传统佛教建筑特色与当地文化元素,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在教育领域,南普陀寺创办了闽南佛学院,旨在培养佛教僧才。学院制定了完善的章程、课程设置和教学管理规定,课程涵盖佛学、国文、历史、外文、数学、哲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分三年教授,为僧众提供了系统的学习机会,吸引了众多有志于佛学研究的僧人前来求学,在佛教教育界具有重要地位,为佛教的传承与发展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

书中还详细记载了众多与南普陀寺相关的高僧大德的事迹,如会泉法师、转逢法师、太虚法师等。他们在寺院的建设、佛教教育的推广、佛法的弘扬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各自有着丰富的修行经历和卓越的贡献,其精神与实践激励着后来的僧众与信众,传承和弘扬着佛教文化。

此外,寺志还记录了寺院的法物、碑刻、诗文等文化遗产,如七佛塔、书画、楹联等,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不仅具有艺术价值,更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见证了南普陀寺的发展历程与文化底蕴,是研究佛教文化、地方历史和传统艺术的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