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闷的象征
作者:(日)厨川白村著;鲁迅译
出版时间:1930
页数:148
日本文艺理论家厨川白村的著作《苦闷的象征》的中文译本,由鲁迅翻译并作序。该书是作者生前未完成的遗稿,经友人整理后出版,探讨了文艺创作与人类心理深层的苦闷之间的关系。
厨川白村提出文艺创作的本质是人类生命力受到压抑后产生的苦闷的象征性表现。他认为,生命力的突进与跳跃受到内外压力的抑制,这种冲突引发的苦闷和懊恼构成了文艺创作的根本动力。作品通过广义的象征主义手法,将这种无意识的心理内容转化为具象的艺术形式。
该书分为创作论和鉴赏论两大部分。创作论深入分析了两种力的冲突如何成为文艺的基础,并借鉴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探讨了梦与文艺的相似性。鉴赏论则着重论述了读者如何通过作品与作者产生生命的共鸣,从而在鉴赏过程中实现某种程度的再创作。
书中还包含了对文艺根本问题的考察,涉及文艺的起源、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关系、文艺与道德的联系等议题。作者强调文艺应超越单纯的现实描写,具备预言未来的使命,通过超越实际利害的纯粹创造活动,展现人类生命的绝对自由。
这部著作结合了现代心理学理论,对文艺的本质进行了独到而深刻的剖析,在日本和中国现代文艺理论发展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鲁迅的翻译精准而传神,使该书成为中国现代文艺理论的重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