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异同
作者:陈汶晃著
出版时间:1930.12
页数:76
《孔孟异同》是陈汶晃先生所著的一部比较哲学著作,全书共分七章,系统探讨了孔子与孟子在思想体系、政治主张和时代背景等方面的异同。
第一章"孔孟考"详细考察了孔子和孟子的生平。孔子生于周灵王二十一年,卒于周敬王四十一年,曾任鲁国司空、司寇等职;孟子约生于周列王四年,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是孔子四传弟子。
第二章分析孔孟所处的时代背景。孔子时代北方戎狄内犯,南方楚吴勃兴,诸侯兼并激烈;孟子时代政局更加混乱,民生困苦达到极点。书中引用了《诗经》中多篇反映民生疾苦的诗句作为佐证。
第三章重点比较孔孟的政治主张。孔子主张"正名"和伦理等级专制,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孟子则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具有更鲜明的民权思想。书中通过大量事例论证了孟子政治思想的进步性。
第四章探讨孔孟的法律观念差异。孔子主张"父为子隐,子为父隐";孟子则强调"执之而已矣",体现了更进步的法治理念。作者通过桃应问孟子关于舜父杀人的案例,深入分析了二者的法律哲学差异。
第五章比较二者在民生问题上的主张。孔子主要关注正名和伦理;孟子则明确提出"五亩之宅""百亩之田"等具体民生措施,体现了更切实的民生关怀。
第六章分析孔孟立言的偏颇及其对国家治乱的影响。指出孔子过分强调正名,孟子虽较进步但仍未完全摆脱时代局限。
第七章为结论,总结了全书的主要观点,指出儒家政治哲学应当更多取法孟子的进步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