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族音乐流传中国史
                                作者:孔德
出版时间:1934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页数:84.0
孔德所著《外族音乐流传中国史》系统考察了历史上外来音乐传入中国的历程及其对华夏乐制的影响。
作者在序论中指出,汉代以后雅乐沦丧,外族音乐逐渐传入并深刻影响了中国音乐的发展。全书以历史为线索,分章论述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外来音乐。
书中详细记载了北方诸国音乐,如鼓吹乐的起源与发展。鼓吹乐本为北狄马上之乐,自汉代传入后,广泛应用于军旅、礼仪场合,并演变为黄门鼓吹、骑吹、横吹等不同形式。这些音乐在魏晋隋唐时期被纳入官方乐制。
对西域诸国音乐的考察尤为深入,包括天竺、龟兹、疏勒、康国、安国等地的乐舞。龟兹乐律通过苏祗婆传入,对隋唐燕乐二十八调的形成产生了关键影响。唐代十部乐中多数源自西域,反映了华夷音乐的融合。
西南诸国音乐部分涉及巴渝舞、南诏乐等,展现了西南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东方诸国音乐则收录了高丽、百济等地的乐舞记载。
该书通过梳理历代乐志、通考等文献,对外族音乐传入的时间、途径、乐器、曲调及华化过程进行了细致考订。作者注重音乐本体的考察,同时也关注文化交融的历史背景,为研究中国古代音乐交流提供了重要参考。
全书资料翔实,考证严谨,不仅记录了外族音乐的具体形态,更揭示了中华音乐文化多元融合的历史特征,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