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石室记


作者:谢稚柳记

出版时间:1949.04

页数:42

相关书籍

敦煌石室写经题记与敦煌杂录 上
敦煌石室写经题记与敦煌杂录 下
敦煌石室写经题记汇编
敦煌石室遗书三种
敦煌石室夏蹟录 下
敦煌石室夏蹟录 上
敦煌石室夏蹟录 中
敦煌石室碎金
敦煌石室稽古录
刘申叔先生遗书 63 读道藏记 敦煌新出唐写本提要

简介

《敦煌石室记》由谢稚柳所著,是一部对敦煌莫高窟、榆林窟、西千佛洞、水峡口等地石窟艺术进行详细记录与研究的重要著作。

敦煌石窟艺术源远流长,莫高窟始建于符秦建元二年,历经北魏、西魏、隋、唐、五代、宋等朝代的持续营建与修缮,各时期艺术风格独具特色。北魏壁画风格奔放,线条粗野,人物造型质朴,如第 233 窟展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西魏在北魏基础上有所发展,画风渐趋清劲;隋代承接西魏余韵,骨体凝厚纯一;唐代则流派纷呈,武德年间清新华艳,垂拱时期独树一帜,天宝年间受吐蕃影响,至晚唐虽有佳作,但整体风骨才情渐弱。书中对各窟的洞窟形式、壁画内容、佛像雕塑等都有细致入微的描述。洞窟形式多样,有船篷顶、屋项、平顶等,佛的位置或在壁间,或于窟中央佛台。壁画题材丰富,涵盖佛本生经、千佛、贤圣供品等,人物形象生动,色彩历经岁月虽有变化但仍可辨其绚丽。佛像雕塑数量与窟的规模相关,本尊与胁侍配置有序。

榆林窟的艺术同样精彩,其始建年代虽不可考,但在唐、五代、宋等时期留下了众多珍贵遗迹。窟内的供养人像与壁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与宗教信仰,不同朝代的作品在风格与技法上既有传承又有创新,如曹议金家族统治时期的洞窟,供养人像的题名等信息为研究当地历史提供了重要线索。

西千佛洞和水峡口的石窟虽部分遭受严重破坏,但仍留存着北魏至宋等时期的艺术痕迹,见证了敦煌石窟艺术在不同地域的传播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