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地理  ->   中国史  ->   通史  ->   史料

清季四十年外交与海防


作者:刘熊祥著

出版时间:1943.09

出版社:三友书店

页数:181

相关书籍

痛史 第十四种 海上见闻录 2
产科四十三症
四裔编年表 表1
二十年海上历险记
四裔编年表 表3
四裔编年表 表4
满清入关前与高丽交涉史料
带经堂全集 卷六十至卷六十四
广东大戏考 三十八年版
怀清堂集 卷十四至卷十七

简介

《清季四十年之外交与海防》是一部系统研究晚清外交与海防体制的学术著作,作者署名为刘熊祥。全书以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署”)为核心,深入剖析了自咸丰十年(1860年)设立至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改为外务部这四十年间,清廷在外交与海防领域的制度演变、政策得失及其历史影响。

著作详细考察了总署的组织架构、职官设置与权责分配,并附有详尽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年表”,揭示了其虽名义为外交机构,实则统筹通商、勘界、遣使、海防、练兵、筑路、开矿等诸多洋务要政,堪称清季洋务运动的总枢纽。书中重点分析了总署在不同时期的外交政策,如“以夷制夷”、“联俄拒日”、“联英日之酝酿”等,并通过法越交涉、朝鲜问题、甲午外交、庚子事变等重大事件,批判了清廷在外交上的被动与失误。

同时,著作深入探讨了总署主导下的海防建设,包括创办江南制造局、福建船政局、天津机器局,筹建北洋海军,修筑铁路,架设电线等一系列自强举措,揭示了经费不足、朝野掣肘、观念陈旧等因素如何制约了海防现代化的成效。最终,作者指出,清季四十年洋务之失败,根源在于谋国者缺乏定见、守旧势力阻挠及对国际局势认知不足,致使外交与海防虽经苦心经营,却难挽颓势。

本书史料翔实,论述严谨,为研究晚清外交史、军事史及现代化进程提供了重要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