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形研究 下


作者:许逸超著

出版时间:1943.10

出版社:中国文化服务社

页数:236

相关书籍

中国地形研究 上
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单刊甲种之十四 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 下
中国土地制度研究
茶叶全书 下
中国土地制度的研究
中国神话研究ABC 下
上海自然科学研究所汇报特刊 第5号 中国地质地理文献目录 地质学地理学古生物学土壤学水路学地震学山志其他
两汉州制考
中国古代旅行之研究 侧重其法术的和宗教的方面
中华民国二十七年天文年历

简介

《中国地形研究》上册系统分析了中国复杂多样的地形特征及其与人文发展的密切关系。全书以地理学原理为基础,结合地质构造、气候条件、土壤类型及水系分布,将中国划分为十大自然区域,深入探讨了各地形单元的形成演变及其对经济、文化、交通和军事的影响。

松辽平原及周缘丘陵地章节详细描述了东北地区的地貌结构,包括平原、丘陵与山地的分布特点。该区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宜农业发展,同时蕴藏丰富的煤、铁等矿产资源。交通方面,铁路网络密集,成为连接关内外的枢纽。人文方面,多元民族交融,形成了独特的社会经济结构。

华北平原与燕山、太行山麓丘陵地章节重点分析了黄淮海平原的冲积特征及周边山地的地形屏障作用。该区域是中国古代文化发祥地之一,平原广阔,农业发达,但水患频繁。山区则富含煤铁资源,地形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中央山地与丘陵地章节探讨了秦岭、大巴山等山脉的地质构造及其作为南北分界线的重要意义。地形复杂,河谷深切,气候南北差异显著,影响了作物分布与人口迁徙。该区域还是多条河流的发源地,水系发育对周边生态与经济具有深远影响。

江南丘陵地章节涉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地形特点,以红色盆地、丘陵山地为主,河网密布,湖泊众多。气候温暖湿润,适宜水稻、茶叶等作物生长。经济上以农业为主,兼有发达的手工业和商业,文化上呈现南北交融的特色。

东南沿海山地章节描述了浙闽粤沿海地区的山地丘陵地貌,海岸线曲折,多良港岛屿。该区域受海洋影响显著,经济外向型特征明显,海外贸易历史悠久。地形崎岖,人口多集中于沿海平原及河谷地带,民风勤劳冒险。

两广丘陵地章节分析了岭南地区的地形特征,以丘陵、盆地为主,喀斯特地貌发育。气候湿热,农业以双季稻为主,热带经济作物丰富。水系发达,珠江三角洲为经济核心区,对外交流频繁,文化上兼具中原与海洋特色。

扬子江泛滥平原章节聚焦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形成与演变,河道曲折,湖泊星罗棋布。该区域是中国重要的粮棉产区,工业与交通发达,城市密集。水患治理与水利开发历来为区域发展的关键问题。

全书通过综合自然与人文要素,揭示了中国地形的区域差异及其对国家历史进程的深刻影响,为理解中国地理格局提供了系统框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