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之储蓄银行史


作者:王志莘编

出版时间:1934

出版社:新华信托储蓄银行

页数:508

相关书籍

中国文学史讲话
唐宋时代金银之研究 第2卷
唐宋时代金银之研究 第1卷
中国古代旅行之研究 侧重其法术的和宗教的方面
中国纸币发行史
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单刊甲种之十四 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 下
东行三录
中国政体制度史
中国文学史纲
中国社会之史的分析

简介

《中国之储蓄银行史》是一部系统梳理中国储蓄银行发展历程的专业著作。全书共分四编,详细记录了自清末至民国时期中国储蓄机关的演变。

第一编为绪言,概述储蓄机关的发展大势。书中指出,中国古有俭朴积储之风,但正式储蓄机关的出现始于晚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信成银行成立,开中国储蓄银行之先河。此后各类储蓄机关如银行、邮政储金局、储蓄会等相继设立,业务逐渐发展。

第二编重点叙述各种储蓄机关的历史。信成银行借鉴日本章程,首订储蓄存款办法,提倡工人储蓄。其后,信义银行、浙江兴业银行等纷纷兼营储蓄。北京储蓄银行则为早期专营储蓄的官办机构。邮政储金局自民国八年开办,利用邮政网点推广储蓄,发展迅速。储蓄会则形式多样,包括东三省系的普通储蓄会、关内银行组织的储蓄会以及有奖储蓄会等,其中万国储蓄会、中法储蓄会影响较大。

第三编收录了重要的储蓄银行法规。从光绪三十四年的《储蓄银行则例》,到民国四年、十七年、二十年财政部拟定的多项草案,直至民国二十三年颁布的《储蓄银行法》,书中均予收录,展现了相关法规的演变过程。

第四编为总述部分,从开办家数、地域分布、资本状况、存款规模、资金运用等多角度,综合分析储蓄事业的发展状况。数据显示,储蓄存款总额从民国三年底的约100万元,增长至二十二年底的2.3亿元,增幅显著。书中亦对储蓄事业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该书资料翔实,脉络清晰,不仅记录了各储蓄机关的设立经过、组织章程、业务概况,还深入分析了其兴衰原因及社会影响,为研究中国近代金融史提供了宝贵参考。附录部分收录了大量原始章程与法规,更具文献价值。全书展现了近代中国储蓄事业从无到有、曲折发展的历程,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变迁的一个侧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