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星论


作者:陈遵妫著

出版时间:1930.06

出版社:国立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

页数:113

相关书籍

戏剧论选
朝廷佑崇、遗文、赞颂论流、诗颂
医学源流论 下
中国文学流变史论
星阁史论
流星
医学源流论 下
中国医学源流论
导演方法论
流转的星辰

简介

《流星论》由陈遵妫所著,国立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1930年6月出版。本书围绕流星展开全面探讨,涵盖了流星的诸多方面知识,为读者呈现了一个神秘而有趣的流星世界。

在流星现象部分,书中详细描述了流星的产生,即细微物质高速进入地球大气,因摩擦发热、熔化或蒸发而形成。流星的轨道多与彗星相似,其质量、运动、光度和出现数量等都有不同特点 。如流星质量大小不一,其运动速度受地球引力等影响,光度和颜色各异,出现数量在一年中随季节变化,八月和十一月相对较多 。

书中对各类流星群进行了深入研究,像天琴座、宝瓶座、英仙座等流星群,详细介绍了它们的辐射点位置、出现时间、与彗星的关系等。例如,英仙座流星群与1862年第三彗星有关,每年八月出现,数量较多且速度较快 。同时,阐述了彗星与流星的密切联系,流星可能是彗星的分离物,通过对一些彗星的观测可证实这一点 。

此外,本书还介绍了流星的观测方法,包括观测的分类、具体观测方法以及所需的观测用表和星图等 。对观测结果的统计分析,让读者了解流星观测数据的处理和研究价值 。在陨星方面,探讨了陨星的起源、成分等,陨星可能与流星、彗星有关,其成分分为石陨星和铁陨星等 。最后,对黄道光与对日照现象进行了讲解,分析其成因和观测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