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苏)屠格涅夫著;陆蠡译

出版时间:1940.07

出版社: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

页数:322

相关书籍

苏联短篇小说集 烟袋
烟酒税史 上
汉家烟尘 长篇社会小说
销魂词选 全1册
龙烟村纪事
皮包和烟斗
烟雨楼丛画 卷4
烟雨楼丛画 卷5
烟雨楼丛画 卷6
烟雨楼丛画 卷3

简介

《烟》是俄国作家屠格涅夫创作于1867年的长篇小说,通过一段充满矛盾与挣扎的爱情故事,折射出19世纪60年代俄国知识分子在社会变革中的精神困境。小说以德国巴登-巴登温泉胜地为主要背景,展现了当时俄国贵族和知识分子在欧洲的生活图景。

主人公里维诺夫是一个注重实学的青年,他带着未婚妻泰雅娜来到巴登,准备婚后回国投身农业改革。然而在这里他重遇了旧日恋人薏丽娜——一个已嫁入上流社会的魅力女性。这场重逢彻底打乱了里维诺夫的生活计划,在薏丽娜不可抗拒的吸引力面前,他陷入了情感与责任的激烈冲突。

屠格涅夫以细腻的心理描写展现了主人公在爱情与道德之间的痛苦抉择。薏丽娜这个复杂形象既象征着诱惑与堕落,也体现了当时部分俄国贵族的精神空虚。小说中穿插的各种知识分子形象,如空谈家波图金、官僚赖米罗夫等,共同构成了一幅时代画卷。

“烟”这个标题寓意深远,既指爱情如过眼云烟,也暗喻当时俄国社会的虚幻浮华。作品在爱情线索之外,更深刻地探讨了个人幸福与社会责任、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永恒命题。屠格涅夫以其特有的抒情笔调和心理洞察力,使这部小说成为俄国文学中一部耐人寻味的心理现实主义佳作。

小说结尾里维诺夫最终回到泰雅娜身边,这个安排体现了作者对责任与道德的肯定。整部作品在浪漫主义外衣下,包含着对时代精神的深刻批判,是理解19世纪俄国社会转型期知识分子心态的重要文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