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聖经译本小史
作者:贾立言著
出版时间:1934.07
出版社:广学会出版社
页数:98.0
《汉文圣经译本小史》系统梳理了汉文圣经的翻译历程,为了解基督教在华传播及中西文化交流提供了关键资料。
早期天主教和希腊教的译本中,景教颇具影响力。635 年景教传入中国,其传教士可能携带经卷并进行翻译,如 1625 年发现的景教碑可作佐证。此后,特可维诺、孟高维诺等也有相关翻译活动,推动了圣经在华的早期传播。
新教方面,马礼逊与米怜于 1823 年完成新约翻译并出版,成为新教首本重要文理译本,其翻译过程严谨,参考多种版本,奠定了新教圣经翻译基础。之后,麦都思、郭实腊、裨治文等人的译本不断涌现,在翻译方法、用词选择上各有创新与改进,促进了圣经翻译的发展。
1843 年,传教士们为统一译本成立委员会,开启代表译本的翻译工作,但因对“上帝”“神”等译名看法不一,过程历经波折。最终在 1852 年印行代表译本新约,虽有争议,但在一定时期内广泛流传,推动了圣经在华的传播与教会发展。
在国语译本上,都思和施敦力率先尝试,1854 年有了相关译本,之后丁韪良、惠志道、狄考文等持续努力,北京国语新约本于 1872 年出版并获成功,施约瑟的旧约本也具重要地位。1919 年出版的国语和合本更是集大成者,其翻译历经多年,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文字简洁明了,成为国语圣经的经典版本,对基督教在华传播影响深远。
此外,还有众多方言译本,如上海话、福州话、宁波话等,满足了不同地区信徒需求,扩大了圣经在华的受众范围,在地方教会活动和文化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反映了基督教在华传播的地域多样性与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