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  ->   汉语  ->   语音

经籍旧音


作者:(民国)吴承仕学

出版时间:1923

页数:123

相关书籍

旧唐书经籍志
隋书经籍志
十三经音略 1
十三经音略 3
明太学经籍志
经籍纂诂 1
经籍纂诂 6
隋书经籍志
经籍典 卷103-109
一切经音义 卷8-13

简介

该书为《经籍旧音》,由近代学者吴承仕编撰,聚焦汉至隋唐时期经典文献的音韵研究,系统辑录并考证历代经籍注释中的反切、直音等音韵材料,是一部兼具文献辑佚与学术考证价值的音韵学著作,为研究中古汉语语音系统及经典音读传承提供了重要依据。

全书以“辑录旧音、考订源流”为核心,广泛搜集《经典释文》《汉书注》《文选注》等文献中收录的汉魏六朝至隋唐时期的音韵材料,涵盖毛亨、郑玄、郭璞、陆德明等数十位学者的音注成果。编纂上严格遵循“依时代先后、按韵部分类”原则,将辑录的反切、直音材料按《广韵》韵部排序,每部内再以声类区分,详细标注出处文献、注家姓名及音读方式,如对“东”韵部,收录郑玄《毛诗笺》、郭璞《尔雅注》等不同时期学者的音注,对比分析语音演变轨迹。

书中注重音韵考证与版本校勘相结合,对不同文献中同一字的音读差异进行辨析,考证异读成因,如因方言差异、古今音变或传写讹误导致的音读不同,并参考《说文解字》《玉篇》等字书及敦煌写本、石刻资料佐证观点。同时,对反切用字的声类、韵类进行系统归纳,梳理中古声母、韵母系统的特点,纠正后世对经典音读的误解,如澄清“反切起源于孙炎”的传统说法,通过汉代服虔、应劭等学者的音注实例,论证反切在汉魏时期已广泛应用。

此外,书前附有《经籍音题解》《辑例》等内容,阐述编纂宗旨与方法,介绍历代注家生平及音注特点,方便读者理解材料背景与学术价值。整体而言,该书不仅系统保存了濒临散佚的中古音韵资料,更构建了汉至隋唐经典音读的传承脉络,其严谨的辑录方法与考证成果,至今仍是中古汉语语音研究、经典文献校读的重要参考著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