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心典 卷上中下
作者:(清)尤怡集注
出版时间:1944
出版社:上海千顷堂书局
页数:196
《金匮心典》是清代医家尤怡(号在泾)所著的经典医学注释著作,以仲景《金匮要略》为底本,结合临床实践与医理思考,系统阐释原文义理,条分缕析,层次分明,为后世研究《金匮要略》的重要参考文献。
全书沿袭原书体例,分篇论述内科、外科、妇科等多类病症,如中风、痰饮、血证、妊娠病等。尤怡以“心典”为题,意为以心体会古人经典之意,注释时注重辨析病机、条列治法,强调“随证治之”的辨证思想。例如,对“痰饮病”,详分四类(痰饮、悬饮、溢饮、支饮),分析其脉证与治则,提出温化、渗利、攻逐等治法,并结合经方如苓桂术甘汤、十枣汤等阐明药性配伍之妙。
书中对经典方剂的解析尤为精到,如释“小柴胡汤”时,结合邪入少阳的病理机转,说明柴胡疏解少阳、黄芩清泻胆热、人参甘草扶正祛邪的配伍逻辑,强调“和法”在调和阴阳、疏畅气机中的作用。对妇科病症,如妊娠腹痛、产后虚寒等,则结合女性生理特点,论述养血温中、调补气血之法,体现“妇人以血为本”的治疗思想。
尤怡注释语言简练严谨,善于以临床案例佐证经文,并纠正前贤注解之误。例如,在“血证”篇中,辨析“吐血”“衄血”的不同病机,指出前者多因胃热炽盛,后者常由肺肝火旺,治则分别以清胃泻火、凉肝止血为主,体现辨证细致的特点。全书贯穿整体观念,强调脏腑相关、气血相依,治法上重视温养脾胃、调和阴阳,对后世医家临床应用经方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总之,《金匮心典》以其深入浅出的注释、严密的理论体系,成为研习《金匮要略》的必读之作,至今在中医临床与学术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