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氏所藏甲骨文字考释
作者:(民国)商承祚撰
出版时间:1933.04
出版社:金陵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
页数:26
该书为《福氏所藏甲骨文字》,由现代学者商承祚编纂,民国年间作为金陵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丛刊甲种出版,是一部收录美国收藏家福开森所藏甲骨文拓片及考释的甲骨学著作,兼具文献整理与学术研究价值,为甲骨学及殷商历史研究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全书核心内容分为甲骨拓片与考释两部分,共收录甲骨三十七版(含部分背文、骨白刻辞),拓片清晰呈现甲骨文字形与刻辞布局,涵盖祭祀、征伐、田猎、风雨、疾病、卜旬等殷商时期重要社会活动相关内容,如“乙未卜贞求年”“己亥卜贞我衡”等刻辞,反映当时的占卜习俗与社会生活。这些甲骨多为刘铁云、徐乃昌旧藏,部分甲骨还存有涂朱、涂墨痕迹,对研究商代甲骨占卜的仪式细节具有参考意义。
考释部分由商承祚撰写,结合字形分析、音韵训诂及传世文献,对甲骨文中的疑难字、辞例进行解读,纠正前人误解。如释“茶”为祭祀用牲之名,结合金文与卜辞辞例,论证其与“升县”祭祀仪式的关联;释“衡”为“步”的变体,认为其象人步行于通衢,体现甲骨文构形的形象性;对“内”“丙”二字的字形辨析,指出二者因形近易混淆,需结合辞例区分。同时,考释中还引用王国维、罗振玉等学者观点,通过学术对话深化论证,增强结论可信度。
此外,书中还包含董作宾等学者对甲骨分期的研究成果,将所收甲骨分为武丁时期、辛康丁时期、帝乙帝辛时期等,为探讨商代甲骨文的演变与断代提供依据。骨白刻辞部分的整理,如对“帚矛”相关记录的分析,还补充了商代兵器颁赐、史官署名等历史信息。整体而言,该书既是甲骨文献整理的重要成果,也展现了民国时期甲骨学研究的学术水平,对后世甲骨文释读与殷商史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