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雨量报告


作者:全国经济委员会水利处编

出版时间:民国25.06

出版社:全国经济委员会

页数:109

相关书籍

全国雨量报告
民国二十五年六月十九日日全食观测报告
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专刊 湖北方言调查报告 第1、2册
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专刊之一 安阳发掘报告 第一、二、三期
历史的暴风雨 报告文学
国立中央博物馆建筑委员会建筑图案审查委员会报告
苗族调查报告
苗族调查报告 下
安阳发掘报告 专刊
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专刊 1 安阳发掘报告 第2期

简介

《民国二十三年雨量报告》是1934年中国各流域雨量观测数据的系统汇编,由全国经济委员会水利处组织编印。该报告旨在为水利规划、防灾减灾及农业灌溉提供科学依据,内容涵盖全国主要水系及其支流的降水记录。

报告主体按流域划分为白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及浙闽沿海等六大水系,每个水系下设省别、测站名称、逐月雨量、降雨日数、蒸发量及平均温度等详细数据。所有数据均以公厘为单位,并注明施测机关,如华北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委员会及各省县政府等,确保资料来源的权威性。

记录显示,1934年全国降水分布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域差异。例如,白河流域的降雨多集中于7、8月,如河北通县7月雨量达140.0公厘,而冬季月份降水稀少。黄河流域的兰州站年雨量为382.2公厘,夏季降水占主导。长江流域的宜昌站年雨量较高,为1,153.9公厘,雨季分布较为均匀。珠江流域的南宁站年雨量达1,299.0公厘,凸显南方多雨特点。

报告还收录了降雨日数、蒸发量及温度数据,为研究水文循环和气候特征提供了配套信息。例如,北平市年降雨日数为80天,而广东钦县的年蒸发量达1,729.2公厘,反映了南北气候的显著差异。

这些系统化的观测数据不仅为当时的水利工程建设提供了直接支持,也为后世研究民国时期的气候变迁和水文历史留下了珍贵档案。报告内容详实、结构清晰,是了解20世纪30年代中国水文状况的重要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