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政史略
作者:徐式圭著
出版时间:民国22
出版社:北京:商务印书馆
页数:105
《中国财政史略》由徐式圭著,是一部系统阐述中国财政发展历史的著作。本书旨在梳理中国各朝代财政制度的演变脉络,探讨财政与国家发展、社会经济之间的关系。
书中按历史顺序,对三代至清代的财政状况进行了详细考述。三代时期,财政以量入为出为原则,主要收入来源包括田赋、口赋等,同时设有官有财产和官营事业,还存在贡献制度。春秋时期,田赋方面鲁国“初税亩”、秦国“开阡陌”等变革影响深远;口赋和杂税也有相应发展,官有财产和官营事业在诸侯纷争中不断变化,而贡献制度随着周王室衰微逐渐式微 。两汉时期,田赋政策多次调整,还新增了算缗、告缗等多种税收;官有财产和官营事业进一步发展,贡献制度也有了新的变化。魏六朝时期,田赋制度多样,如均田法等;口赋和杂税较为繁杂,官有财产管理和官营事业也各有特点,货币制度则较为混乱。隋唐五代时期,田赋先后实行租庸调制和两税法等;口赋与田赋逐渐合并,杂税众多,官有财产和官营事业不断发展,货币制度也经历了多次变革。宋代财政收入来源广泛,田赋制度复杂,设有多种税收和相关制度;官有财产管理和官营事业也颇具规模,货币方面出现了交子、会子等。元代财政,田赋在南北实行不同制度,还有丁税等;官有财产和官营事业发展,对外贸易也有相应政策,货币制度较为混乱 。明代财政,田赋制度不断调整,如一条鞭法等;口赋逐渐并入田赋,杂税众多,官有财产管理和官营事业持续发展,货币制度存在诸多问题。清代财政,田赋制度进一步完善,有耗羡归公等措施;口赋摊入地亩征收,杂税繁多,官有财产和官营事业发展,货币制度从银钱并用逐渐向银元转变。
通过对各朝代财政的深入研究,本书为了解中国历史上的财政制度、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深刻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