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理学史


作者:贾丰臻著

出版时间:1936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页数:245

相关书籍

中国地理学史
中国伦理学史
汉南蒙古地理
中国药物学史纲
鲁迅论中国美术遗产
中国史部目录学
中国哲学史通论
美国空军小史
中国近三百年哲学史
中国地质学发展小史

简介

《中国理学史》由贾丰臻著,是一部系统阐述中国理学发展历程的学术著作。本书旨在梳理理学思想的起源、演变及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和影响,展现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深邃内涵。

书中从三代以前的理学讲起,探讨了伏羲、神农、黄帝等时期的思想渊源,如八卦、农耕等对理学的影响。三代时期,夏、商、周的理学思想各有特色,涉及政治、伦理等诸多方面。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道家、墨家等诸子百家的思想蓬勃发展。儒家孔子的仁、德治等思想,子思的天命性道、中和中庸学说,孟子的仁义、性善、王道主张,荀子的性恶、礼乐等观点,都对后世理学产生了深远影响。道家老子的道、修身、政治思想,庄子的道、反智、修身理念,以及杨子、列子的相关学说,展现了道家思想的独特魅力。墨家墨子的兼爱、非命等主张,也在当时独树一帜。此外,法家、名家、杂家等诸子的思想也丰富了这一时期的学术生态。

秦汉时期,董仲舒的天人合一、性说等思想成为汉代的重要学说;刘安的《淮南子》融合了道、儒等多家思想;扬雄提出玄说,丰富了理学的内涵。魏晋南北朝隋时期,玄学盛行,佛教逐渐传播,与本土思想相互交融。唐代韩愈的正老佛、道、性说等思想,李翱的性说等,都反映了当时学术思想的多元性。

宋代理学迎来繁荣,周敦颐的太极说、道德说、政治说,邵雍的先天学、经世论、性说,张载的太虚论、性说,程颢、程颐的宇宙论、性说等,各成体系且影响深远。朱熹集理学之大成,其哲理、心性说、修为说等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陆九渊的心即理等思想,与朱熹形成不同学派。元代许衡、刘因等学者传承和发展了理学。明代王守仁的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等学说,以及王门弟子的思想,使理学进一步发展。清代理学虽有所衰落,但仍有黄宗羲、顾炎武等学者对其进行反思和发展。

本书内容丰富,涵盖了众多思想家的观点,为研究中国理学的发展提供了全面而系统的资料,对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