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丹诺之钟


作者:海尔赛(美)著;林友兰节译

出版时间:1945.12

出版社:光半月刊社

页数:159

相关书籍

好市长 又名,阿旦诺之钟
周口店第四纪之哺乳类化石 德文本
蛇犬伤人之救星巳戌丹方:附刊经验良方
阿济格略明事件之满文木牌
二次大战之起因
宋元明清名医类案 1 朱丹溪医案
第二次世界大战论
贝克侦探谈初编 侦探小说 二集 第27编
三国之鼎峙
安阳殷墟之哺乳动物群 中国古生物志丙种第十二号 第1册

简介

本书是美国作家约翰·海赛尔(约翰·海尔斯)原著、林友兰翻译的《阿丹诺之钟》,1945年由重庆光半月刊社初版,1945年12月上海再版,是一部以二战为背景的小说,曾获1944年度普利策小说奖,聚焦战争中普通人的命运与人性光辉,兼具历史厚重感与人文关怀。

故事围绕美军少校波罗进驻意大利小镇阿丹诺展开,小镇在战争中满目疮痍,象征小镇精神的古钟被墨索里尼掠走。波罗少校作为同盟军政府派来的最高行政官,既要处理战后秩序重建,解决居民缺水、缺粮等生存问题,又要面对美军内部的命令冲突——如文将军禁止骡子入城的不合理指令,还要回应小镇居民对古钟的情感诉求。他努力协调各方,帮助渔民出海捕鱼缓解粮荒,争取让骡子进城保障民生,更设法寻找新钟替代古钟,试图以钟声唤醒居民对自由与和平的希望。

书中刻画了众多鲜活角色,如反法西斯却为生计妥协的市政厅职员薛图、热情善良的渔民辛诺及其女儿丁娜、为居民奔走的神父等,展现了战争阴影下不同身份者的挣扎与坚守。同时,通过波罗少校与丁娜之间含蓄的情感、与美军内部的矛盾冲突,探讨了战争中的权力、人性与责任。最终,新钟虽如期悬挂,波罗却因违抗命令被调走,留下对战争与人性的深层思考,成为反映二战时期意大利民间生态与盟军占领状况的经典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