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义疏注


作者:吴静宇编著

出版社:大众书局

页数:125.0

相关书籍

六朝写本礼记子本疏义
孟子字义疏证
祝老夫子
骆驼祥子 长篇小说
伤寒杂病论义疏
老子概论
孟子注疏附校勘记
四部丛刊三编 经部 析城郑氏家塾重校三礼图 中庸说 张状元孟子传
白话译解 老子道德经
庚子义和团运动始末

简介

《老子义疏注》是一部深入解读老子《道德经》的学术著作,全书共分四章,系统阐释了“道”与“德”的哲学内涵及其在宇宙、人生中的实践意义。

第一章为“定义章”,开宗明义地阐述了“道”与“德”的本质。道是宇宙的本体,无形无相,不可言说;德是道的功用,显现在万物生发之中。通过“无欲观妙”、“有欲观徼”的修养方法,揭示了体用不二、天人合一的根本原理。

第二章“体用章”进一步通过美恶、善恶、有无、难易等对立统一的范畴,说明道德在现象界的显现规律。强调圣人应“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在动静之间保持中道,实现“功成弗居”的至高境界。

第三章“穷源章”剖析社会纷争的根源在于“尚贤”、“贵货”、“见可欲”等妄念,提出“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的治本之策。主张通过“无知无欲”恢复人性本真,使智者不敢妄为,从而达到无为而治。

第四章包含“功用”、“守中”、“谷神”、“无私”、“若水”、“保常”、“玄德”、“虚中”八个子章,分别从不同角度深化道德实践。以“上善若水”为喻,阐明柔韧不争的处世智慧;通过“载营魄抱一”等修养功夫,揭示返璞归真的实践路径;最终指出“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的终极真理,强调虚无之道才是大用的根本。

全书融贯儒释道三家精髓,既具玄思深度,又重实践指导,为现代人提供了一条贯通天道与人道的修行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