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旦人与周口店文化


作者:叶为耽著

出版时间:1937

出版社:北京:商务印书馆

页数:140

相关书籍

周口店中国猿人地点之小哺乳类化石 英文本
周口店猿人产地之肉食类化石 第1册
周口店第四纪之哺乳类化石 德文本
白璧德与人文主义
周口店第一第三地点之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化石
周口店洞穴采掘记
大乘与人间两般文化
亚洲古兵器与文化艺术之关系
孝与中国文化
生物进化论

简介

《震旦人与周口店文化》是一部系统梳理周口店遗址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的重要著作。全书以震旦人(北京猿人)的发现为核心,结合地质学、古生物学和考古学等多学科证据,深入探讨了东亚早期人类的演化历程及其文化特征。

著作首先回顾了周口店遗址的发掘历史。自1921年安特生发现周口店第一地点以来,经过师丹斯基、步达生、杨钟健、裴文中等中外学者的持续工作,这里出土了丰富的人类化石、石器工具和动物化石。特别是1929年裴文中发现第一个完整的北京猿人头盖骨,奠定了周口店在世界古人类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通过对地层堆积的详细分析,著作确认周口店遗址包含多个文化层位。其中下部堆积属于早更新世,出土的震旦人化石具有原始特征:脑容量约964毫升,眉嵴突出,头骨低平,牙齿硕大且呈现“勺形”特征。这些体质特征表明震旦人处于猿人与现代人之间的关键演化阶段。

在文化遗存方面,周口店遗址发现了三个主要文化层。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层C出土了大量石英石器,包括石斧、刮削器、尖状器等,制作技术已能进行有控制的打击和修整。更值得注意的是,遗址中发现了明确的用火痕迹和可能经过加工的骨器,表明震旦人已掌握火的使用并发展出一定的工具制作能力。

著作还将周口店文化置于更广阔的时空背景下进行讨论。通过对比河套地区、水洞沟以及东北、广西等地的旧石器时代遗存,构建了中国旧石器时代文化的发展序列:以前期周口店文化为代表的早更新世文化,以河套文化为代表的中更新世文化,以及以后期周口店文化(山顶洞)和达赉湖文化为代表的晚更新世文化。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山顶洞遗址发现的晚期智人化石和更进步的文化遗存——包括磨制骨针、穿孔装饰品等,为研究华北地区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的过渡提供了重要线索。这些发现不仅填补了中国古人类演化链条的关键环节,也对研究现代蒙古人种的形成具有启示意义。

全书通过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展现了周口店遗址作为东亚重要古人类遗址的学术价值。震旦人的发现将人类在东亚地区的历史推前至距今约50万年前,为研究人类起源与演化提供了关键证据。这部著作不仅是周口店考古研究的系统总结,也是中国古人类学研究的重要里程碑。

×